网络开发(下):如何使用Rust处理网络请求?

你好,我是陈天。

上一讲介绍了如何用Rust做基于 TCP 的网络开发,通过 TcpListener 监听,使用 TcpStream 连接。在 *nix 操作系统层面,一个 TcpStream 背后就是一个文件描述符。值得注意的是,当我们在处理网络应用的时候,有些问题一定要正视:

  • 网络是不可靠的
  • 网络的延迟可能会非常大
  • 带宽是有限的
  • 网络是非常不安全的

我们可以使用 TCP 以及构建在 TCP 之上的协议应对网络的不可靠;使用队列和超时来应对网络的延时;使用精简的二进制结构、压缩算法以及某些技巧(比如 HTTP 的 304)来减少带宽的使用,以及不必要的网络传输;最后,需要使用 TLS 或者 noise protocol 这样的安全协议来保护传输中的数据。

好今天我们接着看在网络开发中,主要会涉及的网络通讯模型。

双向通讯

上一讲 TCP 服务器的例子里,所做的都是双向通讯。这是最典型的一种通讯方式:

一旦连接建立,服务器和客户端都可以根据需要主动向对方发起传输。整个网络运行在全双工模式下(full duplex)。我们熟悉的 TCP / WebSocket 就运行在这种模型下。

双向通讯这种方式的好处是,数据的流向是没有限制的,一端不必等待另一端才能发送数据,网络可以进行比较实时地处理。

请求响应

在 Web 开发的世界里,请求-响应模型是我们最熟悉的模型。客户端发送请求,服务器根据请求返回响应。整个网络处在半双工模式下(half duplex)。HTTP/1.x 就运行在这种模式下。

一般而言,请求响应模式下,在客户端没有发起请求时,服务器不会也无法主动向客户端发送数据。除此之外,请求发送的顺序和响应返回的顺序是一一对应的,不会也不能乱序,这种处理方式会导致应用层的 队头阻塞(Head-Of-Line blocking)。

请求响应模型处理起来很简单,由于 HTTP 协议的流行,尽管有很多限制,请求响应模型还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。

控制平面/数据平面分离

但有时候,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会进行复杂的通讯,这些通讯包含控制信令和数据流。因为 TCP 有天然的网络层的队头阻塞,所以当控制信令和数据交杂在同一个连接中时,过大的数据流会阻塞控制信令,使其延迟加大,无法及时响应一些重要的命令。

以 FTP 为例,如果用户在传输一个 1G 的文件后,再进行 ls 命令,如果文件传输和 ls 命令都在同一个连接中进行,那么,只有文件传输结束,用户才会看到 ls 命令的结果,这样显然对用户非常不友好。

所以,我们会采用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的方式,进行网络处理。

客户端会首先连接服务器,建立控制连接, 控制连接 是一个长连接,会一直存在,直到交互终止。然后,二者会根据需要额外创建 新的临时的数据连接,用于传输大容量的数据,数据连接在完成相应的工作后,会自动关闭。

除 FTP 外,还有很多协议都是类似的处理方式,比如多媒体通讯协议 SIP 协议

HTTP/2 和借鉴了HTTP/2 的用于多路复用的 Yamux 协议,虽然运行在同一个 TCP 连接之上,它们在应用层也构建了类似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。

以 HTTP/2 为例,控制平面(ctrl stream)可以创建很多新的 stream,用于并行处理多个应用层的请求,比如使用 HTTP/2 的 gRPC,各个请求可以并行处理,不同 stream 之间的数据可以乱序返回,而不必受请求响应模型的限制。虽然 HTTP/2 依旧受困于 TCP 层的队头阻塞,但它解决了应用层的队头阻塞。

P2P 网络

前面我们谈论的网络通讯模型,都是传统的客户端/服务器交互模型(C/S 或 B/S),客户端和服务器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不对等的,客户端永远是连接的发起方,而服务器是连接的处理方。

不对等的网络模型有很多好处,比如客户端不需要公网地址,可以隐藏在网络地址转换(NAT)设备(比如 NAT 网关、防火墙)之后,只要服务器拥有公网地址,这个网络就可以连通。所以, 客户端/服务器模型是天然中心化的,所有连接都需要经过服务器这个中间人,即便是两个客户端的数据交互也不例外。这种模型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使用成为了网络世界的主流。

然而,很多应用场景需要通讯的两端可以直接交互,而无需一个中间人代为中转。比如 A和B 分享一个 1G 的文件,如果通过服务器中转,数据相当于传输了两次,效率很低。

P2P 模型打破了这种不对等的关系,使得任意两个节点在理论上可以直接连接,每个节点既是客户端,又是服务器。

如何构建P2P网络

可是由于历史上 IPv4 地址的缺乏,以及对隐私和网络安全的担忧,互联网的运营商在接入端,大量使用了 NAT 设备,使得普通的网络用户,缺乏直接可以访问的公网 IP。因而, 构建一个 P2P 网络首先需要解决网络的连通性

主流的解决方法是,P2P 网络的每个节点,都会首先会通过 STUN 服务器探索自己的公网 IP/port,然后在 bootstrap/signaling server 上注册自己的公网 IP/port,让别人能发现自己,从而和潜在的“邻居”建立连接。

在一个大型的 P2P 网络中,一个节点常常会拥有几十个邻居,通过这些邻居以及邻居掌握的网络信息,每个节点都能构建一张如何找到某个节点(某个数据)的路由表。在此之上,节点还可以加入某个或者某些 topic,然后通过某些协议(比如 gossip)在整个 topic 下扩散消息:

P2P 网络的构建,一般要比客户端/服务器网络复杂,因为节点间的连接要承载很多协议:节点发现(mDNS、bootstrap、Kad DHT)、节点路由(Kad DHT)、内容发现(pubsub、Kad DHT)以及应用层协议。同时,连接的安全性受到的挑战也和之前不同。

所以我们会看到,P2P 协议的连接,往往在一个 TCP 连接中,使用类似 yamux 的多路复用协议来承载很多其他协议:

在网络安全方面,TLS 虽然能很好地保护客户端/服务器模型,然而证书的创建、发放以及信任对 P2P 网络是个问题,所以 P2P 网络倾向于使用自己的安全协议,或者使用 noise protocol,来构建安全等级可以媲美 TLS 1.3 的安全协议。

Rust 如何处理P2P网络

在 Rust 下,有 libp2p 这个比较成熟的库来处理 P2P 网络。

下面是一个简单的P2P 聊天应用,在本地网络中通过 MDNS 做节点发现,使用 floodpub 做消息传播。在关键位置都写了注释:

use anyhow::Result;
use futures::StreamExt;
use libp2p::{
    core::upgrade,
    floodsub::{self, Floodsub, FloodsubEvent, Topic},
    identity,
    mdns::{Mdns, MdnsEvent},
    noise,
    swarm::{NetworkBehaviourEventProcess, SwarmBuilder, SwarmEvent},
    tcp::TokioTcpConfig,
    yamux, NetworkBehaviour, PeerId, Swarm, Transport,
};
use std::borrow::Cow;
use tokio::io::{stdin, AsyncBufReadExt, BufReader};

/// 处理 p2p 网络的 behavior 数据结构
/// 里面的每个域需要实现 NetworkBehaviour,或者使用 #[behaviour(ignore)]
#[derive(NetworkBehaviour)]
#[behaviour(event_process = true)]
struct ChatBehavior {
    /// flood subscription,比较浪费带宽,gossipsub 是更好的选择
    floodsub: Floodsub,
    /// 本地节点发现机制
    mdns: Mdns,
    // 在 behavior 结构中,你也可以放其它数据,但需要 ignore
    // #[behaviour(ignore)]
    // _useless: String,
}

impl ChatBehavior {
    /// 创建一个新的 ChatBehavior
    pub async fn new(id: PeerId) -> Result<Self> {
        Ok(Self {
            mdns: Mdns::new(Default::default()).await?,
            floodsub: Floodsub::new(id),
        })
    }
}

impl NetworkBehaviourEventProcess<FloodsubEvent> for ChatBehavior {
    // 处理 floodsub 产生的消息
    fn inject_event(&mut self, event: FloodsubEvent) {
        if let FloodsubEvent::Message(msg) = event {
            let text = String::from_utf8_lossy(&msg.data);
            println!("{:?}: {:?}", msg.source, text);
        }
    }
}

impl NetworkBehaviourEventProcess<MdnsEvent> for ChatBehavior {
    fn inject_event(&mut self, event: MdnsEvent) {
        match event {
            MdnsEvent::Discovered(list) => {
                // 把 mdns 发现的新的 peer 加入到 floodsub 的 view 中
                for (id, addr) in list {
                    println!("Got peer: {} with addr {}", &id, &addr);
                    self.floodsub.add_node_to_partial_view(id)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MdnsEvent::Expired(list) => {
                // 把 mdns 发现的离开的 peer 加入到 floodsub 的 view 中
                for (id, addr) in list {
                    println!("Removed peer: {} with addr {}", &id, &addr);
                    self.floodsub.remove_node_from_partial_view(&id)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}

#[tokio::main]
async fn main() -> Result<()> {
    // 如果带参数,当成一个 topic
    let name = match std::env::args().nth(1) {
        Some(arg) => Cow::Owned(arg),
        None => Cow::Borrowed("lobby"),
    };

    // 创建 floodsub topic
    let topic = floodsub::Topic::new(name);

    // 创建 swarm
    let mut swarm = create_swarm(topic.clone()).await?;

    swarm.listen_on("/ip4/127.0.0.1/tcp/0".parse()?)?;

    // 获取 stdin 的每一行
    let mut stdin = BufReader::new(stdin()).lines();

    // main loop
    loop {
        tokio::select! {
            line = stdin.next_line() => {
                let line = line?.expect("stdin closed");
                swarm.behaviour_mut().floodsub.publish(topic.clone(), line.as_bytes()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event = swarm.select_next_some() => {
                if let SwarmEvent::NewListenAddr { address, .. } = event {
                    println!("Listening on {:?}", address)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}

async fn create_swarm(topic: Topic) -> Result<Swarm<ChatBehavior>> {
    // 创建 identity(密钥对)
    let id_keys = identity::Keypair::generate_ed25519();
    let peer_id = PeerId::from(id_keys.public());
    println!("Local peer id: {:?}", peer_id);

    // 使用 noise protocol 来处理加密和认证
    let noise_keys = noise::Keypair::<noise::X25519Spec>::new().into_authentic(&id_keys)?;

    // 创建传输层
    let transport = TokioTcpConfig::new()
        .nodelay(true)
        .upgrade(upgrade::Version::V1)
        .authenticate(noise::NoiseConfig::xx(noise_keys).into_authenticated())
        .multiplex(yamux::YamuxConfig::default())
        .boxed();

    // 创建 chat behavior
    let mut behavior = ChatBehavior::new(peer_id.clone()).await?;
    // 订阅某个主题
    behavior.floodsub.subscribe(topic.clone());
    // 创建 swarm
    let swarm = SwarmBuilder::new(transport, behavior, peer_id)
        .executor(Box::new(|fut| {
            tokio::spawn(fut);
        }))
        .build();

    Ok(swarm)
}

要运行这段代码,你需要在 Cargo.toml 中使用 futures 和 libp2p:

#![allow(unused)]
fn main() {
futures = "0.3"
libp2p = { version = "0.39",  features = ["tcp-tokio"] }

}

完整的代码可以在这门课程 GitHub repo 这一讲的目录中找到。

如果你开一个窗口 A 运行:

❯ cargo run --example p2p_chat --quiet
Local peer id: PeerId("12D3KooWDJtZVKBCa7B9C8ZQmRpP7cB7CgeG7PWLXYCnN3aXkaVg")
Listening on "/ip4/127.0.0.1/tcp/51654"
// 下面的内容在新节点加入时逐渐出现
Got peer: 12D3KooWAw1gTLCesw1bvTiKNYFyacwbAcjvKwfDsJiH8AuBFgFA with addr /ip4/192.168.86.23/tcp/51656
Got peer: 12D3KooWAw1gTLCesw1bvTiKNYFyacwbAcjvKwfDsJiH8AuBFgFA with addr /ip4/127.0.0.1/tcp/51656
Got peer: 12D3KooWMRQvxJcjcexCrNfgSVd2iChpiDWzbgRRS6c5mn9bBzdT with addr /ip4/192.168.86.23/tcp/51661
Got peer: 12D3KooWMRQvxJcjcexCrNfgSVd2iChpiDWzbgRRS6c5mn9bBzdT with addr /ip4/127.0.0.1/tcp/51661
Got peer: 12D3KooWRy9r8j7UQMxavqTcNmoz1JmnLcTU5UZvzvE5jz4Zw3eh with addr /ip4/192.168.86.23/tcp/51670
Got peer: 12D3KooWRy9r8j7UQMxavqTcNmoz1JmnLcTU5UZvzvE5jz4Zw3eh with addr /ip4/127.0.0.1/tcp/51670

然后窗口 B / C 分别运行:

❯ cargo run --example p2p_chat --quiet
Local peer id: PeerId("12D3KooWAw1gTLCesw1bvTiKNYFyacwbAcjvKwfDsJiH8AuBFgFA")
Listening on "/ip4/127.0.0.1/tcp/51656"
Got peer: 12D3KooWDJtZVKBCa7B9C8ZQmRpP7cB7CgeG7PWLXYCnN3aXkaVg with addr /ip4/192.168.86.23/tcp/51654
Got peer: 12D3KooWDJtZVKBCa7B9C8ZQmRpP7cB7CgeG7PWLXYCnN3aXkaVg with addr /ip4/127.0.0.1/tcp/51654
// 下面的内容在新节点加入时逐渐出现
Got peer: 12D3KooWMRQvxJcjcexCrNfgSVd2iChpiDWzbgRRS6c5mn9bBzdT with addr /ip4/192.168.86.23/tcp/51661
Got peer: 12D3KooWMRQvxJcjcexCrNfgSVd2iChpiDWzbgRRS6c5mn9bBzdT with addr /ip4/127.0.0.1/tcp/51661
Got peer: 12D3KooWRy9r8j7UQMxavqTcNmoz1JmnLcTU5UZvzvE5jz4Zw3eh with addr /ip4/192.168.86.23/tcp/51670
Got peer: 12D3KooWRy9r8j7UQMxavqTcNmoz1JmnLcTU5UZvzvE5jz4Zw3eh with addr /ip4/127.0.0.1/tcp/51670
❯ cargo run --example p2p_chat --quiet
Local peer id: PeerId("12D3KooWMRQvxJcjcexCrNfgSVd2iChpiDWzbgRRS6c5mn9bBzdT")
Listening on "/ip4/127.0.0.1/tcp/51661"
Got peer: 12D3KooWAw1gTLCesw1bvTiKNYFyacwbAcjvKwfDsJiH8AuBFgFA with addr /ip4/192.168.86.23/tcp/51656
Got peer: 12D3KooWAw1gTLCesw1bvTiKNYFyacwbAcjvKwfDsJiH8AuBFgFA with addr /ip4/127.0.0.1/tcp/51656
Got peer: 12D3KooWDJtZVKBCa7B9C8ZQmRpP7cB7CgeG7PWLXYCnN3aXkaVg with addr /ip4/192.168.86.23/tcp/51654
Got peer: 12D3KooWDJtZVKBCa7B9C8ZQmRpP7cB7CgeG7PWLXYCnN3aXkaVg with addr /ip4/127.0.0.1/tcp/51654
// 下面的内容在新节点加入时逐渐出现
Got peer: 12D3KooWRy9r8j7UQMxavqTcNmoz1JmnLcTU5UZvzvE5jz4Zw3eh with addr /ip4/192.168.86.23/tcp/51670
Got peer: 12D3KooWRy9r8j7UQMxavqTcNmoz1JmnLcTU5UZvzvE5jz4Zw3eh with addr /ip4/127.0.0.1/tcp/51670

然后窗口 D 使用 topic 参数,让它和其它的 topic 不同:

❯ cargo run --example p2p_chat --quiet -- hello
Local peer id: PeerId("12D3KooWRy9r8j7UQMxavqTcNmoz1JmnLcTU5UZvzvE5jz4Zw3eh")
Listening on "/ip4/127.0.0.1/tcp/51670"
Got peer: 12D3KooWMRQvxJcjcexCrNfgSVd2iChpiDWzbgRRS6c5mn9bBzdT with addr /ip4/192.168.86.23/tcp/51661
Got peer: 12D3KooWMRQvxJcjcexCrNfgSVd2iChpiDWzbgRRS6c5mn9bBzdT with addr /ip4/127.0.0.1/tcp/51661
Got peer: 12D3KooWAw1gTLCesw1bvTiKNYFyacwbAcjvKwfDsJiH8AuBFgFA with addr /ip4/192.168.86.23/tcp/51656
Got peer: 12D3KooWAw1gTLCesw1bvTiKNYFyacwbAcjvKwfDsJiH8AuBFgFA with addr /ip4/127.0.0.1/tcp/51656
Got peer: 12D3KooWDJtZVKBCa7B9C8ZQmRpP7cB7CgeG7PWLXYCnN3aXkaVg with addr /ip4/192.168.86.23/tcp/51654
Got peer: 12D3KooWDJtZVKBCa7B9C8ZQmRpP7cB7CgeG7PWLXYCnN3aXkaVg with addr /ip4/127.0.0.1/tcp/51654

你会看到,每个节点运行时,都会通过 MDNS 广播,来发现本地已有的 P2P 节点。现在 A/B/C/D 组成了一个 P2P 网络,其中 A/B/C 都订阅了 lobby,而 D 订阅了 hello。

我们在 A/B/C/D 四个窗口中分别输入 “Hello from X”,可以看到:

窗口 A:

hello from A
PeerId("12D3KooWAw1gTLCesw1bvTiKNYFyacwbAcjvKwfDsJiH8AuBFgFA"): "hello from B"
PeerId("12D3KooWMRQvxJcjcexCrNfgSVd2iChpiDWzbgRRS6c5mn9bBzdT"): "hello from C"

窗口 B:

PeerId("12D3KooWDJtZVKBCa7B9C8ZQmRpP7cB7CgeG7PWLXYCnN3aXkaVg"): "hello from A"
hello from B
PeerId("12D3KooWMRQvxJcjcexCrNfgSVd2iChpiDWzbgRRS6c5mn9bBzdT"): "hello from C"

窗口 C:

PeerId("12D3KooWDJtZVKBCa7B9C8ZQmRpP7cB7CgeG7PWLXYCnN3aXkaVg"): "hello from A"
PeerId("12D3KooWAw1gTLCesw1bvTiKNYFyacwbAcjvKwfDsJiH8AuBFgFA"): "hello from B"
hello from C

窗口 D:

hello from D

可以看到,在 lobby 下的 A/B/C 都收到了各自的消息。

这个使用 libp2p 的聊天代码,如果你读不懂,没关系。P2P 有大量的新的概念和协议需要预先掌握,这堂课我们也不是专门讲 P2P 的,所以如果你对这些概念和协议感兴趣,可以自行阅读 libp2p 的文档,以及它的 示例代码

小结

从这上下两讲的代码中,我们可以看到,无论是处理高层的 HTTP 协议,还是处理比较底层的网络,Rust 都有非常丰富的工具供你使用。

通过 Rust 的网络生态,我们可以通过几十行代码就构建一个完整的 TCP 服务器,或者上百行代码构建一个简单的 P2P 聊天工具。如果你要构建自己的高性能网络服务器处理已知的协议,或者构建自己的协议,Rust 都可以很好地胜任。

我们需要使用各种手段来应对网络开发中的四个问题:网络是不可靠的、网络的延迟可能会非常大、带宽是有限的、网络是非常不安全的。同样,在之后 KV server 的实现中,我们也会用一讲来介绍如何使用 TLS 来构建安全的网络。

思考题

  1. 看一看 libp2p 的文档和示例代码,把 libp2p clone 到本地,运行每个示例代码。
  2. 阅读 libp2p 的 NetworkBehaviour trait,以及 floodsub 对应的 实现
  3. 如有余力和兴趣,尝试把这个例子中的 floodsub 替换成更高效更节省带宽的 gossipsub

恭喜你已经完成了Rust学习的第29次打卡,如果你觉得有收获,也欢迎你分享给身边的朋友,邀他一起讨论。我们下节课见~